首页 资讯 正文

记者来信:“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体育正文 282 0

记者来信:“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记者来信:“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新华社沈阳5月21日电 题:“头雁”是(shì)这样炼成的

  新华社记者武江民(wǔjiāngmín)

  小满时节,记者在辽宁各地走访看到(kàndào),田间地头多(duō)了不少年轻的新面孔。

  他们有的是农机“多面手”,会开拖拉机走直线,能让(ràng)无人机飞上天;有的是大棚“改造家”,把草莓“搬上楼”,让水稻育苗(yùmiáo)工厂化(gōngchǎnghuà);有的是土特产“规划师”,帮家乡好货从(cóng)出村进城到漂洋过海。不少人都独当一面,从“归雁”变(biàn)“头雁”,成为当地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zhe)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但如何让这些人从“试试看”的(de)个体户,成长为带动一方产业的“领头羊”,考验着地方(dìfāng)政府的治理智慧。

  “归雁”变(biàn)“头雁”,首先要筑巢引凤。乡村产业育新苗,首先得松松土,打造让年轻人想回来、留得下(xià)的(de)生态机制。丹东东港市2020年开始实施(shíshī)“归巢行动”,列出(lièchū)名单,逐一邀请在外的“家雁”回乡任职,并结合本地产业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给予创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帮助他们在本村创业。

  在辽宁东港市椅圈镇德祥村(zhèndéxiángcūn),返乡大学生张晓林正在(zhèngzài)大棚内查看草莓长势。(受访者供图)

  “总的来说(shuō),就是让这些年轻人回乡有(yǒu)盼头,办事没苦头,创业有劲头,事业有奔头。”东港市委组织部部长(bùzhǎng)都基殿说,目前东港市“归巢”大学生达455人,206个(gè)行政村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在村委会任职或在村就业、创业。

  在铁岭县木厂(mùchǎng)村,返乡大学生(dàxuéshēng)赵家琦创办起红薯加工厂。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归雁”变“头雁”,要(yào)因材施教,强筋壮骨。把年(nián)轻人唤回来(huílái),不能一唤了之,要时常关心爱护,教方法、“递梯子(tīzi)”,让他们茁壮成长。辽宁省自2022年启动“头雁”项目,每年优选一批(yīpī)乡村产业人才到各地学习考察,通过系列考察互访、导师帮扶指导的培育模式,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刘家峰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刘家峰回到家乡大连市(dàliánshì)普兰店区沙包街道种树莓(shùméi)。通过“头雁”项目培训,刘家峰跟着导师学习品牌建设,通过深加工让家乡树莓从“卖一季(yījì)”到“四季鲜”,村民的收入也跟着翻了一番(fānleyīfān)。

  “归雁”变“头雁”,要打造(dǎzào)产业“雁阵”。乡村(xiāngcūn)振兴不是“造盆景”,而是(érshì)要“育森林(sēnlín)”。人才发展也是如此,孤雁难成行。在新民市,当地探索开展乡村人才技术等级认定工作,评定出1741名“乡村振兴能艺师”,在贷款(dàikuǎn)担保、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方面给予倾斜,打造乡村产业“雁阵”。

  2019年,刘闯大学毕业返回家乡新民市姚堡乡红岭村后,先是(xiānshì)跟着村里(cūnlǐ)的能人干,建起300亩设施大棚。如今,他的设施大棚已拓展到数千亩(shùqiānmǔ),还当选为红岭村村委会副主任,领着大伙一起干。

  在(zài)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东柳村,返乡大学生(dàxuéshēng)任嘉辉通过直播售卖灵芝。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对地方政府来说,不能“简单施肥”,只是发发补贴、送点政策,而是要(yào)有“园丁思维”,既要深耕土壤,也要修枝塑形,政策支持、市场机制、社会协同缺一不可。这或许是“归雁(guīyàn)”变“头雁”的(de)(de)关键所在。生态好了,年轻人找到向上生长(shēngzhǎng)的力量,带动更多乡村产业“新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记者来信:“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