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泉州跻身全国港口经济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体育正文 170 0

泉州跻身全国港口经济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泉州跻身全国港口经济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泉州网7月4日讯(融媒体(méitǐ)记者(jìzhě) 吴丽娇 通讯员 林泳坤)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海港城市(chéngshì)港口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泉州港口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dàguān),与上海、深圳、广州、宁波等城市共同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这一(zhèyī)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泉州这座千年海港城市跃升为“现代港口经济强市”。泉州市是如何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de)?记者与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深入对话,解码(jiěmǎ)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密钥。

实现(shíxiàn)历史性跨越 从区域港口到全国第一梯队

从《报告》分析数据看,泉州(quánzhōu)的(de)港口经济在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jiāotōngyùnshū)仓储和邮电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产业增长较快、表现亮眼。

《报告》显示,泉州港口经济增加值大于2000亿元,其在(zài)GDP中的(de)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píngjūnshuǐpíng)13.6%。这一成绩的取得,使泉州继上海、深圳等城市之后,成为全国港口经济“2000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从区域港口跃升为港产(gǎngchǎn)融合的全国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大于2000亿元背后的(de)(de)推动(tuīdòng)力,有着泉州坚持不懈的实践。今年以来,泉州围绕“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集聚发展、外贸航线网络拓展、政策和招商协同”等主线,推动港口能级跃升。

项目建设方面,2025年1—5月完成(wánchéng)港航投资9.4亿元,其中(qízhōng)码头航道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超序时进度6个百分点(bǎifēndiǎn)。正在大力开发建设的围头湾石井作业区今年计划开工1个项目,完成3个项目主体建设,泉州湾、湄洲湾各有一个(yígè)重点项目争取年底开工。

港口(gǎngkǒu)经济方面,今年(jīnnián)(nián)1—5月共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1.11万标箱,比增2.26%,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6.56万标箱,同比增长13.82%,外贸集装箱增速自2024年以来一直保持(bǎochí)全省首位。

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提升 推进19个重点码头航道项目

近年来,泉州(quánzhōu)的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今年5月,石湖作业区4—6号泊位对外启用,标志着泉州港首批(shǒupī)2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zhuānyòng)泊位正式对外开放,迈入年吞吐能力超300万标箱的大型外贸集装箱港口行列,为开通(kāitōng)更多外贸航线、出口更多货物提供了良好(liánghǎo)硬件。

市港口(gǎngkǒu)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编制并印发实施的《港口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提升(tíshēng)三年行动》,可称之为基础设施短板的“破题”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推进19个重点码头航道项目,首批已经启动15个项目,总投资近(jìn)90亿元,这些项目投用后可新增年吞吐能力超3000万吨(wàndūn)。

9个生产性泊位和航道工程建设,以及7个项目前期(xiàngmùqiánqī)正在(zhèngzài)有序推进。其中,从具体项目看,石井航道二期年内可完成(wánchéng)主航道(zhǔhángdào)交工验收;锦尚作业区(zuòyèqū)6号泊位将是泉州港又一个10万吨级泊位,计划(jìhuà)年底前开工建设;石湖作业区7—9号将建设泉州港首批20万吨级泊位,正在加快前期,争取列入上级规划;肖厝作业区5—6号泊位码头水工主体正在收尾,后方陆域形成工程施工完成87%;湄洲湾30万吨级主航道优化工程获得立项批复,力争(lìzhēng)年内开工建设。

产业集聚发展 港口经济“多点(duōdiǎn)开发”

港口与产业(chǎnyè)就像齿轮,咬合越紧转得越快。在泉州,港口与产业的深度融合(rónghé),是突破2000亿元的关键——目前已形成建材家居、物流服务、石化、装备制造、粮油加工等临港(língǎng)产业集群,泉州港已从单一运输节点转型为带动城市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这背后,离不开(líbùkāi)泉州市对临港产业补链强链(qiángliàn)的助力。

石油煤炭及(jí)燃料业是泉州港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5年,肖厝港区实现红土镍矿进口、全自动接卸煤业务“零的突破”。斗尾(dòuwěi)港区首次外贸进口乙二醇、出口丙烯腈(bǐngxījīng),进一步完善(wánshàn)了(le)泉州化工原材料(yuáncáiliào)、新材料供应链。全省首个央企(国家管网)与民企合作的管道互联互通项目投产,打通了“港口—管道—公路”联运通道,预计每年节省物流成本2000万元左右。

今年4月4日,肖厝港区首次实现直接(zhíjiē)进口小麦业务,标志着泉州港正式迈入“综合性(zōnghéxìng)粮食进口枢纽”行列,填补泉州市直接进口小麦空白。“以前,每进口一批小麦都需要中转运输,不仅运费成本高,运输时间也长。现在,泉州港能够(nénggòu)直接进口小麦了,这对我们来说方便多了!”益海嘉里金龙鱼福建(fújiàn)企业群(qún)相关负责人说。

外贸航线网络拓展 从“海丝起点”到(dào)“全球节点”

今年4月,历时半年多编制的《泉州市(quánzhōushì)港口高质量发展(fāzhǎn)行动方案(2025—2027)》印发实施,明确144项具体任务的细化清单(qīngdān),涵盖港口发展方方面面,对泉州市港口今后三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措施(cuòshī)归根结底(guīgēnjiédǐ)就是开航线(hángxiàn)、辟通道、拓货源、强服务,最终目的是更好满足产业出海需求。”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泉州港开通越南泰国航线,是泉州首条中途不停靠、直达东南亚集装箱(jízhuāngxiāng)班轮航线。(融媒体记者陈小阳 范金林(lín) 摄)

近些年,泉州港内贸航线(hángxiàn)(hángxiàn)稳定加密运行,与国内各港的(de)通达程度远高于周边港口,而外贸航线网络也在持续拓展,至今(zhìjīn)外贸航线连接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děng)17个城市(地区),实现了从“海丝起点”到“全球节点”的跃升。今年,泉州港先后开辟至东帝汶、巴西、越南、泰国(tàiguó)(tàiguó)和中国台湾等海运航线,其中至东帝汶航线为国内第二条、我省(wǒshěng)第一条通达该国(gāiguó)的海运航线;越南泰国航线为泉州首条中途不停靠、直达东南亚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特别是东南亚方向的航线,泉州港优势比较明显,部分(bùfèn)航线甚至为精品航线,例如今年开通的越南泰国航线,从泉州出发后就没有(méiyǒu)挂靠其他港口,直达东南亚。除了直达航线外,通过内贸航线,以及与厦门、洋浦等港口的外贸内支线,借助港口间的航线合作,实现与全球各地紧密相连。

政策和招商协同 “新三样”出海(chūhǎi)实现零的突破

港口经济有了新增长点。3月(yuè),光伏产品首航;5月,上汽宁德(níngdé)工厂的新能源汽车组件及锂电池(lǐdiànchí)出海;6月,比亚迪(抚州)新能源汽车组件经海铁(jīnghǎitiě)联运至泉州港出口(chūkǒu),初期年新能源汽车组件可达5000标箱以上……今年,泉州港“新三样”(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口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成功跻身“新三样”出口港行列。

“借助新(xīn)能源汽车出海(chūhǎi),我们打通了新的(de)物流通道(tōngdào),推动泉州港货源腹地进一步纵深。”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相关(xiāngguān)负责人表示,6月22日,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首次从泉州港出海,标志着“抚州—泉州”海铁联运通道打通,福建和江西之间新增了一条物流大通道(dàtōngdào)。5月初,上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经由“水水中转”到泉州港出海,同样是泉州港与其他港口合作(hézuò)开辟海上新通道的探索。“目前,这两个通道都将稳定(wěndìng)运行,近两个月,新能源汽车产品经由泉州港出海已经超过300标箱。”

港口是“硬核”优势。现代化的(de)泉州港传承“东方第一大港”的厚重底蕴,在(zài)新时代商贸(shāngmào)发展浪潮(làngcháo)中,将(jiāng)继续发挥枢纽功能。《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提出,未来,泉州将逐步打造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港航贸一体化产业链生态圈、港产(gǎngchǎn)城高质量互动融合新典范,将继续提升港口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特色、优势集装箱航线稳定增长,与港后方的纺织鞋服—石油化工等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实现高效(gāoxiào)联动发展。

泉州跻身全国港口经济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